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华美食 > 正文

朱元璋的美食

类别:中华美食 日期:2019-3-27 2:36:29 人气: 来源:

  抽签抽到我当写一篇和凤阳美食相关的文字。当时心想这是一个小题目,没有太多的负担。回来要交稿,一时倒不知如何下笔了。梳理一下,还是从朱元璋开始吧,凤阳乃朱元璋赐名,也不能算偷换概念。

  抽签抽到我当写一篇和凤阳美食相关的文字。当时心想这是一个小题目,没有太多的负担。回来要交稿,一时倒不知如何下笔了。梳理一下,还是从朱元璋开始吧,凤阳乃朱元璋赐名,也不能算偷换概念。

  朱元璋的美食有着什么样的食谱有多厚或多薄我不知道,是比较简朴还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红楼梦》中之描写或当今影视剧中清廷御膳之呈现。但在他的饮食记忆里最美的当为稻、粱、菽、麦、黍、稷这“六谷”吧,这是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人的基本食粮,虽然数千年来“贫困户们”能吃饱它们的岁月并不多,如果遇到战乱和,小康人家能得温饱也算稀罕了。此处多说一句:同是战乱,元末的比之明末和清末其性要温和许多,虽然都定义为农民起义,在徽州,这两回起义在民间留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读书人的记载是截然不同的。这并非有些人说重商的徽州人有着成王败冠的势利眼,像一直被的民族英雄岳飞徽州人就另有看法,不太恭维,这一是民间流传的他破了徽州的风水“龙脉”,二则是他在率部平“叛”(当然就是农民起义了)时,太多。明末的农民起义在徽州则几无反响。

  那让很多很多贫穷的中国人亦食可果腹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要等到朱元璋当约一百年后才辗转来到神州大地,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大爆炸式增长。当然,这还是在朱元璋的第N代继承下,太祖怎么地也摊得上一半的功劳。因为他制定的方略,后代虽在局部上有所调整更新,但是大方向没有变,取得了长治久安的成效。

  徽州的读书人记载和民间口耳相传对朱元璋都甚少负评,这当然同朱元璋盘据在那里时比较顾及民生有关系。在鼓楼的朱元璋纪念馆,陈列介绍了徽州的朱升,这位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隐士。这九个字被借鉴普及后,当时的全中国人都知道了朱升。筑墙和称王是就战略布局而言,积粮则除了军事,还关乎着老百姓的生计或者说身家性命。六谷自然成了朱元璋的美食,也是军人和百姓的美食。有一个被列入歙县十大经典民间传说的故事则感性地生动地描绘了这“朱元璋的美食”。传说中朱元璋遇元兵追杀,又与部属失去了联系,一个人蜷伏在歙县斗山街叶氏家的废园里。25岁便守寡的叶氏发现后,心生,趁夜深人静时将饭菜放入竹篮里,用绳索从楼上吊下去供他充饥。七天后,元兵败逃,朱元璋才从废园的草堆中钻出离去。朱元璋称帝后,不忘徽州这位救命,于是下诏叶氏进宫。然而,叶氏以节为重,宁死不从。朱元璋闻后感叹不已,特降旨旌表,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造了这座“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的木质牌坊。

  那饭菜当然也就是美食了。既然是传说,民间创作的成份自然更多,但是那既为门框又高贵为牌坊的文物还扎扎实实地立在歙县斗山街,简朴而,容易诱发人的想像。叶氏送饭和朱升献计一小一大,一传说一实有,但都不脱粮食根本。

  从叶氏送饭的传说生发开来又衍生了新的传说,朱元璋在徽州倒是同一道真正的美食徽州毛豆腐联系在一起了,当然那又有一个故事,故事有许多版本。据说凤阳人几年前创制过“洪武宴”,不知其试设的菜谱上有无此。现在凤阳人津津乐道的是“酿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据说那也是朱元璋吃过的。这次我尝过两回,倒是可以同毛豆腐媲美。

  在鼓楼朱元璋纪念馆还有一幅“龙兴独对坊”的照片,这座独特而精美的牌坊位于歙县槐塘,在比它著名许多的棠樾牌坊群北向一点点,这座牌坊是正德年间立的,是朱元璋的后人感念太祖帝业之不易,广泛汲取当时读书人的,也较为客观地呈现出当时当地人对朱元璋的态度。坊上文字不长也不短,早就在网上流布:

  太祖高自宣至徽,召故老儒者,访以民事。有儒士唐仲实等来见。高祖问曰:“自丧乱以来,民多失业,望治甚于饥渴,吾深知之。”仲实对曰:“大军克复,民获所归矣!”又问曰:“邓愈筑城,百姓怨否? ”对曰:“颇怨。”高祖日:“筑城以卫民,何怨之有?必愈所为迫促以失。命罢之。”又问:“尔能博通今古,谙成败之迹,若汉高祖、光武及唐太、宋太祖、元世祖此数君者,平一天下其道何如?”仲实对曰:“此数君以不嗜,故能定天下于一。主公英明神武,兼数君之长。驱除,未尝妄杀;出民膏火,措火衽席之上。开创之初,超于前代。然以今日观之,民虽得所归,而未遂生息。”太祖曰:“此言是也,我积少而费多,取给于民,事非得已。然皆为军需所用,未尝以一毫奉已。民以劳苦,恒思所以休息之,易尝忘也。”仲实曰:“诚如是,民之生息可以待矣!”太祖曰:“有不便者易尽言之!属羊的今年多大 ”仲实等拜谢。乃赐诸父老布帛,抚慰而去。这所记,虽然没有粮食这个词,然“出民膏火,措火衽席”等语句点出了读书人对朱元璋的肯定,“民虽得所归,而未遂生息”是尚有怨也,太祖回答“皆为军需作用,未尝以一毫奉已”自然也是实情。军需者何物?有武器辎重,但最主要的当然是粮食,军中有粮,遇事不慌。朱元璋的对答是在听了朱升“广积粮”的之前或之后,我没有去查找比对。其实朱升的和唐仲实的对答对于朱元璋而言,当是另一种营养美味食粮是也。

  回到现今的鼓楼,已为世界遗址公园,将成为朝阳产业旅游业重中之重,将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都遗址。中国古都多多,迁都的也有诸多记载,但正在热火朝天地建造时突然停建的可能就属凤阳中都之绝无仅有了。为什么停建?或许在朱元璋活着时,他还有着续建的想法吧,要不然,留守司这个机构都没必要设立。史家的分析揣测有许多。我直观的感觉是这项伟大的工程在当时极大地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息。为了都城当有的恢宏大气,在极短的时间内,朱元璋从江南和部队迁徙了近六十万人到他的老家。这些人相当一部分可能用于都城建设的劳作,这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这地方过去地广人稀,但一下子挤进来,不少还可能是不擅劳作的江南富户。那最大的问题必然出现,十羊九牧,粮食不够吃了!这对于一个新建的大一统是个严重的问题。毅然绝然,那就停建吧。

  中都城原先的规模有多大,皇陵的气势有多恢宏,朱元璋当时的心就有多难受。为了百姓休养生息能吃饱肚子享受六谷之“美食”,朱元璋的决断可谓伟大。数千年历史中,当的下罪已诏并不鲜见,个别的还为此上了瘾,让后人感觉可笑。为了让百姓吃饱肚子,有“美食”,朱元璋采取的是实际行动,后人应该赞叹才是。

  再回到我抽到的题目“凤阳美食”,在“老凤阳”尝到了地道的凤阳粉丝,劲道十足,当然是山芋粉丝,朱元璋是吃不到的,但中国自有的六谷都是可以加工成粉丝的,从六百多年前传下来的技艺也难说。在金昌食府和大包干土菜馆两处大包干带头人所开的农家乐饭店所食,亦感到味道十足,尤其是关友江所开的店,味道足到了十一分,对一般人而言,确实是咸了一点点。这也确切这是真正的农家菜。干重活出大力流大汗的人是偏爱那点咸的。

  凤阳美食在,凤阳的美食文化亦如凤阳的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处在成长中,到某个时候,它会成熟的。

  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协副、黄山市作协,籍贯休宁,生于歙县。1980年1月毕业于徽州师专中文系,1991年1月又毕业于鲁迅文学院与师范大学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当过中小学教员,机关干部和记者编辑。1979年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发表各类作品约两百万字,并数次获。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澳纽风味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