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饮食资讯 > 正文

来看看名家诗词里的南京美食文化呗

类别:饮食资讯 日期:2019-2-27 7:28:17 人气: 来源:

  辛弃疾难得出一首小清新,写的就是江南地区的乡村风貌,有风景有人家,从野外在城市,层层递进......

  《鹧鸪天》里的荠菜可是南京人的入春必吃野菜,这段“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也成了南京很多店家宣传荠菜猪肉大馄饨的标准抬头。

  荠菜在南京的分布非常广泛,将军山、紫金山、老山、雨花台,甚至你往南京的乡间走一走,都能看到的荠菜,每年好多老南京都会拖家带口的,去这些地方挖回家和鸡蛋煮了吃。

  郑板桥的诗词很多都和南京有关,如《满江红金陵怀古》、《追忆莫愁湖纳凉》,这首《笋竹二首》不一定是在南京作成,但鲥鱼却是南京人记忆中的绝顶美食。

  鲥鱼是长江三鲜之首,或者说曾经的长江三鲜之首。对于老南京来说,能在清明前尝到一次清蒸鲥鱼常美好的事情。

  鲥鱼肉质鲜甜,脂肪含量高,清蒸时不要去鳞,蒸熟后轻轻刮开,就能看到鲜亮的鱼肉流出,让人垂涎欲滴。

  遗憾的是,长江鲥鱼从80年代中后期就见不着了,按照学术界的说法,目前长江鲥鱼只能算“功能性消失”,如果再隔20年还是不见其踪影,才可以断定长江鲥鱼已经绝迹。

  一首诗词,两道美食。说起来有点不厚道,《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确实提到了鸭子和河豚,但苏轼当时应该没想过要吃它们,起码暂时没有。

  号称“扬子江中第一鲜“的河豚(又叫河鲀,不但栖息地扬子江和南京有关,其饮食发展也与六朝建都南京这事儿搭边。据说,公元3世纪到6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 今南京) ,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这才在长江下游兴起。

  河豚是”长江三鲜“之一,和鲥鱼、刀鱼一样都是常年有价无市的珍稀美味,前些年在南京爆火的河豚面一碗就要298元,足见其珍贵程度。

  南京的酒文化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薄弱,本土酒类品牌很少,李白提到的这个孙楚楼算是少有的南京酒文化的代表了。

  孙楚楼古语泛指酒楼,但在南京确实就有这么一座“孙楚酒楼”,李白也确实在这里喝过几次。孙楚酒楼,又称太白酒楼,位于水西门西水关云台闸上,楼因西晋太守孙楚常呼朋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店老板随后就把酒楼更名为孙楚酒楼。

  据说,李白寓居金陵天庆观西园(朝天宫)时,常在孙楚酒楼豪饮赏景,棹歌秦淮,这句“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指的就是这里。

  明初,在孙楚酒楼故址建成醉仙楼,为洪武年间南京16座名楼之一,但仍以孙楚酒楼、太白酒楼称之。醉仙楼在明代中期圯废,清代原址复建酒楼,几经修葺,不失风雅。该酒楼地长期为古人赏景胜地,是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当然,这也不能说南京人就不喝酒。据考证,明代中后期,南京很多士大夫都在家中酿酒,因为市面上卖的酒非常粗劣,一点都不精细,适不符合士大夫饮酒“清雅”之风。在《客座赘语》卷九的“酒三则”中,顾起元记录的南京士大夫家酿的好酒有三十三种之多。

  刀鲚就是刀鱼,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四鲜”这个概念挺模糊的,还是三鲜吧。

  “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古名叫鮆鱼。各种古书对这种鱼有个共同描述:“饮而不食。”此说言出有据,刀鱼是洄游鱼类,在海里时正常饮食,只要开始往江里洄游,就停止了。它的消化道本来就不大,此时更小了。容易让人以为它没肠子。

  江刀位列三鲜之首。宋代名士属猪的属相婚配表刘宰曾作诗赞美它:“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佐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河豚愧有毒,江鲈惭寡味。”南京人吃刀鱼以清蒸为主,小时候,每逢清明,老妈就会买上4~5条烧了吃,论口味其实没什么特别值得吹的地方,味鲜,多刺,也就这样。

  今年2月,长江刀鱼全面禁捕(尹嘉宾:%…¥@#),好在“崇明刀鱼”和“浙江刀鱼”不在禁捕范围之内,想吃的话可以拿来替代一下。

  

关键词:饮食文化诗词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2-2012 澳纽风味网 All Rights Reserved